同仇敌忾——沙坪坝博物馆馆藏抗战文物撷瑛 线上展览
来源: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9-15
文章浏览:705

沙坪坝区作为重庆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文化核心发源地、抗战文化重要发源地和“红岩精神”重要发祥地。拥有白公馆、渣滓洞等一批重要的抗战遗址,江竹筠、王朴、陈然等革命烈士在沙坪坝用血的教训提出了“狱中八条”,警醒世人。沙坪坝博物馆从区情出发,收藏展示抗战时期的重要文物178件/套,以物证史,透物见人,通过一件件厚重的文物牢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光辉历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承。


   民国“二十六年淞沪抗战流血纪念”锡壶

民国“二十六年淞沪抗战流血纪念”锡壶.JPG

民国“二十六年淞沪抗战流血纪念”锡壶为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纪念淞沪会战所制的锡质执壶,底径:7厘米;高:14.5厘米;宽:11.5厘米,壶身阴刻铭文“二十六年淞沪抗战流血纪念”,是中国军队顽强作战抵御外侮的有力证明。


   民国时期抗倭庐内贴有献金运动宣传纸的木柱段

民国时期抗倭庐内贴有献金运动宣传纸的木柱段.jpg

民国时期抗倭庐内贴有献金运动宣传纸的木柱段原为重庆冯玉祥旧居木柱的一部分,现为三级文物,长54厘米,宽21厘米。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寓居于此,并在此领导“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募集到的款项折合黄金达23000余两,全部用于抗战事业。这段木柱上曾张贴有宣传节约献金救国运动的文稿,现在纸质文稿已然不存,但文字却牢牢印在了木柱之上,成为了全民支持抗战最有力的见证。


   民国冯乃超使用过的石质印章

民国冯乃超使用过的石质印章.jpg

民国冯乃超使用过的石质印章由冯乃超先生的后辈亲属赠与重庆郭沫若纪念馆,现为二级文物,长5.5厘米,宽1.3厘米,高1.3厘米,篆刻与1940年,是冯乃超先生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见证,也是文化界人士团结抗战的珍贵实证。

   民国郭沫若使用过的手提箱

民国郭沫若使用过的手提箱.jpg

民国郭沫若使用过的手提箱由郭沫若先生的女儿捐赠,现为二级文物,长63.5厘米,宽40.5厘米,高18.5厘米,经捐赠者介绍,这只手提箱是大革命时期郭沫若先生经常使用的一只皮箱。郭沫若先生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与文学家,郭沫若不仅以文章著世,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更是投笔从戎、将他一腔书生豪情倾注于革命烈火之中。透过这只手提箱,可以一窥郭沫若先生一生追随革命的伟大情操。


   民国冯玉祥赠送给张治中的“收复失地”铜帐钩

民国冯玉祥赠送给张治中的“收复失地”铜帐钩.jpg

民国冯玉祥赠送给张治中的“收复失地”铜帐钩现为三级文物,长13厘米,宽32厘米,顶部钩板分别阴刻铭文“收复失地”,是抗日战争冯玉祥将军定制并赠送给张治中将军的礼物。透过这件小小的帐钩,不仅体现了二位将军深厚的革命友谊,更是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鲜明见证。


   民国张治中题“黎民怀医师”木挂牌

民国张治中题“黎民怀医师”木挂牌.jpg

民国张治中题“黎民怀医师”木挂牌现为三级文物,长23厘米,宽102厘米,高2.80厘米,在这块匾额的背后故事发生在1940年,一日,张治中将军突发疾病,黎民怀医师从三圣宫村附近的土主场赶来了,听说张治中将军生病,立刻自告奋勇前来救治。张治中将军康复后,黎民怀拒绝了诊费,于是张治中将军亲笔题写匾额,如今,这块匾额虽然历经风雨,却仍是张治中与重庆人之间深情厚意的见证。


   民国冯玉祥“发愤”立轴

民国冯玉祥“发愤”立轴.jpg

民国冯玉祥“发愤”立轴现为三级文物,长27.5厘米,宽50厘米,为冯玉祥将军手书,“发愤”二字为隶书,笔力遒劲,提款为行书“德信先生”并有“冯玉祥”提名及图章三枚。这幅书法作品,不仅体现了冯玉祥高超的书法造诣,更是将军一生发愤,追求民族独立于解放的真实写照。


  

网络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 涉未成年人保护专用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23-65661906 , 举报邮箱:spbmuseum@qq.com

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学城大道160号     电话 :023-65661906
Copyright © https://www.spbmuseum.cn 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 : spbmuseum@qq.com
渝ICP备2024024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