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 信息公示
来源: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12-20
文章浏览:1010

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发展规划纲要

2021-2025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博物馆工作做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博物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时期。为明确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中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相关文件精神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需要,立足本区、面向全国,特编制事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沙坪坝博物馆与沙坪坝区文物管理所实行一个班子、三块牌子,沙坪坝区文物管理所于20123月加挂沙坪坝博物馆牌子,于201912月加挂重庆市沙坪坝区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牌子。博物馆现有事业编制10个,在职职工7,并内设藏品保管与研究部、开放与社教部等机构沙坪坝博物馆现包括四处博物馆分别为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重庆郭沫若纪念馆、重庆张治中纪念馆、重庆冯玉祥纪念馆,均为依托文物保护单位建成的遗址类博物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现已成为西部科学城、重庆大学城文化窗口单位。

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学城大道160号,依托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复兴寺建设而成。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201910月正式对外开放,结合自身条件与场馆整体氛围,走区域性专题博物馆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建设川渝地区首家国有古代建筑史类专题博物馆,全面展示巴蜀地区历史悠久、异彩纷呈的传统建筑文化。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11/套,含珍贵文物152/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2件),收藏系统、品类齐全充分反映了巴蜀地区传统建筑的发展演变与文化内涵。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为《巴蜀遗构——巴蜀古代建筑文化展》

重庆郭沫若纪念馆位于西永街道全家院子,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建设20059月正式开放,由马识途先生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此设立乡间办事处,时任三厅厅长的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寓居于此。纪念馆基本陈列为《笔战是枪战的前驱 也是枪战的后盾——郭沫若与三厅和文工会在重庆》,客观反映了抗战时期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先贤在大后方开展文化抗战的历史经过。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128/含珍贵文物6/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庆张治中纪念馆位于土主街道三圣宫村,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建设,20081月正式开放,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面积5333.36平方米,建筑面积1578平方米。三圣宫原是清代宗教庙宇,为一处重要古建文物,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此设立乡间办事处,时任政治部部长的著名爱国将军张治中曾寓居于此。纪念馆基本陈列为《和平将军张治中》,张治中先生生平为主线,重点反映了其礼让桂园、三上延安等事迹。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57/含珍贵文物6/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对台交流基地;

重庆冯玉祥纪念馆位于陈家桥街道白鹤村,200312月正式开放,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面积23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437.5平方米,为晚清普通巴渝民居,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铺面,是由前一坝、内三个天井组成的三套四合院式建筑群。抗战时期,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携家人在此地工作生活。纪念馆基本陈列为《爱国将军冯玉祥》,客观反映了冯玉祥先生的生平事迹。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78/含珍贵文物1纪念馆现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重庆市对台交流基地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博物馆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将博物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愉悦群众身心的精神家园,广大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

(二)发展思路

我区开放文博场馆为阵地,在坚持博物馆社会公益性前提下,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区域性差异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博物馆自身特色与资源,不断强化和提高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社会教育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博物馆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公众知名度及美誉度秉承藏品体系特色化陈列展览精品化教育服务品牌化、交流协作国际化人才结构合理化、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原则,走出一条小而精、小而美的博物馆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逐步完善、全面提升争创一流的思路,确立近期、中期、长远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

(一)长远目标

全面建成沙坪坝博物馆综合馆,填补我区综合博物馆空白,全面梳理沙坪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打造文旅新地标,提升西部科学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公共文化供给科学的管理水平,打造在区域内起示范作用、在国内具有美誉度、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博物馆。

(二)中期目标

沙坪坝博物馆正式跻身国家等级博物馆,形成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相对完整、特色鲜明的藏品体系健全的学术机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展览、社会教育、文创品牌体系,基本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近期目标

突出特色,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全面提升藏品保护、陈列展览、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教育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原创、引进一批高水平临时展览实现展览体系化、品牌化,社教活动常态化、标准化,实现进一步域外交流合作,提升宣传质量,扩大影响范围。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藏品建设

1.加强藏品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好馆藏文物的清理,摸清家底,提升藏品科学管理水平;定期开展馆藏文物鉴定,鉴选具备升级条件文物,积极配合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工作提升馆藏定级文物数量

2.加强藏品科学保护。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状况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有计划地开展藏品保养、修复工作,确保馆藏文物完整、安全,提高藏品展览和学术研究利用率。

3.加强文物征集。坚持定期开展文物征集,重点开展抗战文物、巴蜀古代建筑类、地方历史文物征集工作,不断丰富馆藏

4.加强藏品数字化建设。加强文物藏品信息文字、图像数据采集建档,以及图像与文字信息整合工作,逐步开放藏品资源信息共享。

(二)构建宣教体系

1.建立健全策展体系。建立高水平的策展队伍,打通策划、设计、制作、宣传的策展全过程

2.构建完整展览体系。建立起集常设展览、临时展览、交流展览、巡回展览线上展览于一体的展览体系,内容丰富、独具特色量质并举触达观众量不断攀升,在全国同类博物馆处于前列水平。

3.实施展览品牌工程。有序对现有常设展览逐步改陈升级;根据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并结合大众关心的热点时事推出原创特色专题展览实施展览系列化、品牌化期间力争获市级及以上展览奖项。

4.加强馆际展览交流合作。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专题展览不断丰富交流展览储备,在国内外举办交流展览扩大宣传影响;引进国内外博物馆精品交流展览,丰富展览供给

5.拓展教育途径。结合学校素质教育目标开展以生动直观体验为形式的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探索与专业机构合作,举办一系列历史知识、博物馆知识讲座,相关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注重活动常态化、标准化建设,提高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参观博物馆质效

(三)加强学术研究

1.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学术研究相关制度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提升博物馆学术研究水平,鼓励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围绕巴蜀古代建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选题开展系列研究工作以一批学术研究成果为博物馆展览、宣教等业务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2.营造浓厚氛围结合中小博物馆实际,推进学术沙龙等活动常态化,在全馆营造浓厚氛围、促进更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

3.加强馆校合作。利用博物馆地处大学城区位优势,加强与高校在人员培训、学术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整合研究资源,推动资源共享,构建特色学术平台。

4.加强学术交流组织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利用交流平台、拓宽交流渠道

(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1.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加强开放区域一线员工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加深服务观念,强化公众服务责任感,为博物馆观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项目,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博物馆事业社会化。主要面向以大中小学生离退休人员博物馆忠实观众等为主的群体进一步壮大博物馆之友、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形成年龄结构服务方式多样化,规模适度的志愿者群体规范志愿者队伍管理,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质效

3.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在推进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以资源系统整合与共享为原则,建立完善藏品管理系统、图片视频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推动博物馆官网建设,提升公众号等新媒体运营水平,提升博物馆数字化导览水平,打造网上展馆,扩大博物馆传播、服务范围

4.加强文产品开发。结合博物馆馆藏资源,坚持定期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断丰富文创产品序列,坚持特色化、体系化、品牌化的原则,兼顾经济实用性和文化艺术性,推动原创文创参赛获奖,提升美誉度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多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覆盖展览、宣教等多方面,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术团队,确保人才队伍年龄梯次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合理。

2.加强人员培训培养。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博物馆学基础知识及博物馆管理知识培训,培养既有文博知识又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实施博物馆职工终身教育计划提供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鼓励职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深造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博物馆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认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使命感、责任心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热爱博物馆事业的良好精神面貌

(二)组织保障

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制度保障

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度,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及运行效率。

(四)安全、后勤保障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和应急机制,确保观众人身、财产安全,馆藏文物安全。加强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和博物馆工作正常运行

(五)经费保障

按照现代财务制度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安排和使用经费,多渠道争取资金,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

                                  2021年12月17日


  

网络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 涉未成年人保护专用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23-65661906 , 举报邮箱:spbmuseum@qq.com

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学城大道160号     电话 :023-65661906
Copyright © https://www.spbmuseum.cn 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 : spbmuseum@qq.com
渝ICP备2024024679号